第一百二十四章 中医西医 有何不同-《新明之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扁鹊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上医治未病,按道理,随着技术的进步,工具的出现,能让我们更深的了解身体,中医的发展也会往上医发展,可满清固步自封导致科技发展落后,近代又饱受磨难,历经百年沧桑,这没办法,可改革开放都四十多年了,中医还在骂街。

   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就诺贝尔奖,青蒿素是什么,不就是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吗?拿草药熬,的确能把有效成分熬出来,三碗水熬成一碗汤,可是能去除有害的或者用不到的吗?

    良药苦口利于病,西药呢?加了胶囊,让药不再苦口,如果效果一样,是人都会选不苦的吧?

    中医来自巫医来自神农尝百草,古人都在发展,我们现在的中医为何还在固步自封,学满清鞑子吗?以中医为荣不如为中医献身,为中医的发展努力,未来一定会是预防医学占主,临床医学作辅,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提高,都懂健康知道如何照顾身体。

    几千年的扁鹊都告诉我们方向了,还有人却要反着走,有这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不去用,古代这些名医都会被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,可惜他们的棺材也都腐烂了,不然肯定过来找你。

    郭一凡和三位聊天中,思绪回到了前世,只怪他自己语文没好好学,不然早就把中医给翻译过来了,然后后人才能学的更好,才能有所发展。

    郭大少拼命把科技带给大明,还想着拔苗助长,救活了多少人,哪个军人不因为远望镜抢的头破血流,哪个大夫不因为显微镜欣喜若狂,郭一凡给大明带来的是速度,节省的是时间,时间是什么?是命!

    中医西医没什么不同,都是在发展中的救人的手段,可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进入预防医学时代呢,到时营养学每个人都懂,自己身体的信号也了如指掌,就像感冒这种小病,只要学会预防,几颗维C就能搞定,何至于严重到静脉输液。

    不过在大明就算了,都是没文化的人,离这些还远着呢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